全心投入 創新作為
在新冠抗疫中推進集體協商
受新冠疫情影響,南京市部分行業、企業面臨較大的生產經營壓力和風險,勞動關系不穩定性增加。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統籌處理好促進企業發展和維護職工權益的關系,南京市總工會積極開展集體協商工作,為推動實現企業與職工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做出思考和努力。
一、運籌全局,為集體協商啟動按下復位鍵。面對新冠疫情,最重要的莫過于讓企業重新啟動。為此,南京市總工會和市人社局等勞動關系三方聯合下發文件,從穩定勞動關系,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對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加強正向激勵,再到開展集體協商春季要約行動,不僅助推企業加快恢復生產、經濟恢復穩定,更是為在嚴峻的外部經濟情況下重新開展集體協商、保持勞動關系和諧穩定明確了重新啟動的基調。南京市總工會提出了“居家工作、彈性上班、錯時交接、輪崗輪休、線上聯絡”等多項措施靈活指導當前集體協商工作的開展,并針對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困難、復產復工停滯、工資支付延期、職工規模縮減”等多類企業情況提出了不同的指導要求,并引導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通過電郵、局域網、QQ、微信等形式做好集體協商各項工作,不僅避免接觸,還能保持協商的規范性,靈活務實地把集體協商工作組織開展起來。
二、直通基層,為集體協商推進注入催化劑。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把之前疫情防控期間企業休整時的集體協商工作重新運轉起來,讓集體協商迅速從文件轉化為現實,南京市總工會一方面采用在線和電話咨詢的方式,為各地基層工會開展集體協商解答政策,積極指引企業探索采取線上開展集體協商,既避免直接接觸又能提高協商和集體合同審議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市區兩級集體協商指導站、工作室,把集體協商專職指導員派到全市各區,深入街道、社區,把政策直接送上門,面對面服務,有效提升了集體協商要約的“變現度”,集體協商有效落實的“轉化率”。很多企業集體協商中出現了困難,市總工會更是調配工作人員和有經驗的指導員共同前去手把手指導,并針對性地請來有類似情況的企業現場講解,便捷有效地為企業開展集體協商工作提供幫助,解決問題。
三、守望相助,為集體協商交流提供云共享。為了進一步有效提高集體協商效率和質量,充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經驗,南京市總工會今年特別提出了線上案例共享規定,要求全市各級集體協商指導員,每一次咨詢、每一個指導、每一條案例都要及時在專門的集體協商QQ群或微信群中公布,配上圖片,敘述協商過程,便于大家共同學習研究,發現協商中的不足,討論協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阻礙,總結好的做法和經驗。協商內容大到街鎮制度的完善、協商人員的待遇、質效評估的開展、中小企業協商實務,小到維權職責的雙亮、協商檔案的整理、勞動崗位的流動、集體合同的線上審查甚至男職工護理假問題,一應俱全,大大豐富了當前集體協商工作的內涵,拓寬了協商工作的思路。既通過大量案例的研究,來發現普遍的協商難點熱點,總結共性操作,優化解決方案,又能分門別類地針對單個企業開展頭腦風暴,研究可行性對策。通過共享共商,有效整合了全市集體協商工作資源,充分利用和挖掘了現有信息,把面上工作和具體企業、把線下指導和線上交流有機融合,迅速涌現出了一批典型案例,積累了大量經驗,顯著提高了集體協商質量。
四、百花齊放,為集體協商奏響強音符。通過南京市總幾個月來的努力,在全市積極布置、引導和促進,深入基層、打通服務職工的最后一公里,發揮集體協商機制的作用,涌現出了一批典型和做法,展現出了防疫抗疫期間的南京集體協商工作的創造性和靈活性。江寧秣陵街道總工會組織復工企業開展把集體協商從線下轉到線上,搭建企業與職工雙向溝通的“連心橋”;玄武區總工會指導企業降薪保崗,靈活簽訂了一份不設期限的集體合同;棲霞區總工會指導企業就疫情期間的職工生活保障、復工復產問題開展協商、達成協議;六合環區總工會為環衛工人“逆勢”協商,增加了漲幅達12%的工資待遇。 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這一個個鮮活的集體協商案例給了我們攜手發展更多的信心。
新冠災疫無情,協商共渡有情。工資待遇有價,和諧共贏無價。在疫情防控期間,南京市總工會,主動出擊,打破常規,本著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扎扎實實的工作態度,通過集體協商這只看不見的手,巧妙運用網絡互聯這條無形的線,在不斷維護職工權益、團結凝聚人心、促進企業發展上一點一滴地發揮著應有的作用。
南京市總工會權益保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