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入選“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
南報網訊(記者 馬道軍) 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第三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名單,南京被命名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斬獲國家級法治建設領域最高榮譽。
近年來,南京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深化、向縱深推進。以法治賦能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南京榮獲首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和“全國法治政府建設典范城市”稱號,連續兩年入選“全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并成功創成首批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首批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等多項國家級榮譽,法治名片愈發閃亮。
2023年5月,中央依法治國辦啟動第三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南京將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明確為“十四五”時期法治南京建設的重點目標,將創建工作連續兩年列為法治督察重點,組織各級各部門對照創建指標開展“全面體檢”,精準補短板、強弱項,以創建促提升,帶動全市法治政府建設水平整體躍升。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南京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法治政府建設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出臺省內市級層面首部營商環境立法《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辦法》,并形成覆蓋全市域、全行業、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體系。全面清理不符合法規規定的現行制度文件73件,目前營商環境領域現行有效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40余件,配套制度、措施、政策文件百余件,為消除各類經營主體“痛點”奠定了堅實法制基礎。
以文明執法推動全民守法。南京全面推進“一業一證”改革,頒發全國首張零售藥店行業綜合執業證。全面推廣“拿地即開工”,全省首推“竣工即交付”。在市場準入等領域推廣“告知承諾+容缺受理”,推進線上“水電氣”公共事業服務報裝聯審,加速項目落地。持續深化公共資源“不見面交易”,實現從項目登記到合同簽訂全流程“零跑動”。同時,在全市42個重點領域建立新型信用監管機制,33個行業定期發布年度信用評價結果,啟用企業“安全信用臉譜”系統,實施量化信用監管。在全省率先出臺針對數字經濟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包容審慎監管措施,施行“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精準服務監管模式,最大限度減少對經營主體正常經營的干擾。
在政務服務方面,南京設置市政公用服務聯合辦理窗口,實行企業“一張表單”聯合報裝。在江寧—博望等都市圈毗鄰區街鎮為民服務中心建設“南京都市圈通辦”線下專窗。深化“政銀合作”,實現在銀行網點一站式辦理企業開辦所有事項。打造“寧企通”惠企綜合服務平臺,200余個事項實現全流程網辦,300余個事項實現“免申即享”。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形成626個標準化應用場景。
南京順應法律服務業發展趨勢,在江北新區等板塊多點布局,形成“1+N”總體框架的法律服務集聚區。南京法治園區著力打造“兩庭五院+公共法律服務”的法治服務高地,司法集聚效應日益顯現,中國(江蘇)自貿區仲裁院、寧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等境內外高端機構加速聚集,為國家級新區與自貿區“雙區疊加”優勢發揮提供優質法律支撐。各法律服務園區堅持錯位發展,形成完整產業鏈,成為區域現代服務業發展新引擎。
南京還在全國率先提出對民營企業經營者等依法審慎適用羈押和財產強制措施。率先建立破產案件繁簡分流機制,創立全國首個符合小微企業特點的全類型破產保護模式。成立南京國際商事法庭。探索推行涉企行政合規全過程指導。在全省率先推行以專用公共信用報告代替有無違法記錄證明。搭建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紛平臺,推動南京都市圈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聯盟實體化運行。
南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