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蘇超”燃動金陵,踢出“文體旅世界波”
前三季度我市體育競賽組織、博物館營業收入分別增長24.8%和10.5%——
“蘇超”燃動金陵,踢出“文體旅世界波”
今日關注數字 24.8%和10.5%
關鍵詞 文旅融合引領新消費
前三季度,“蘇超”帶動賽事經濟、博物館經濟增長,體育競賽組織、博物館營業收入分別增長24.8%和10.5%。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程錦欣 朱彥
11月1日晚,南京奧體中心體育場燈火輝煌,62329名球迷的吶喊聲震徹金陵夜空。在這片綠茵場上,2025“蘇超”迎來萬眾矚目的終極對決。終場哨聲響起,歡呼聲與掌聲如潮水般涌向賽場。此時,12公里外的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正準備在翌日迎接一批特殊的客人——不少手持決賽球票的球迷去博物館打卡,開啟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

一場持續數月的足球盛宴,不僅點燃了南京市民的體育激情,更完成了城市魅力的傳播,將賽事流量轉化成文旅消費的“留量”,生動詮釋了“為一場球,赴一座城”的城市吸引力,描繪出南京文體旅融合發展的嶄新圖景。
全城皆“主場”,傳一記“經濟好球”
“能來觀看第一屆‘蘇超’的決賽,真是太幸運了!感覺南京的賽事組織非常有序,廣場上設立了各類展演攤位,還沒開賽就已經忍不住‘買買買’!”11月1日,2025“蘇超”決賽在南京奧體中心打響,江蘇13個設區市乃至全國的廣大球迷從四面八方會聚而來,城市脈搏隨著每一次傳球、每一腳射門而激烈跳動。

5月11日至10月18日,南京賽區8次主場辦賽,現場觀賽總人數超39萬。11月1日決賽當晚,南京奧體中心涌入62329名觀眾,再次打破“蘇超”現場觀賽人數紀錄,也為南京體育招商引資注入強勁動能。
“強”在何處?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南京全市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收同比增長7.3%,受“蘇超”賽事帶動的體育業營收同比增加19.3%。
今年“蘇超”,南京賽區累計簽約贊助商約40家,總招商金額1541萬元。目前,2026“蘇超”南京賽區招商已正式啟動。南京體育產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南京將以品牌賽事為引領,進一步推動體育與商業深度融合,實現互利共贏。
賽場是球員們的主場,商圈則是球迷們的“會客廳”。
“沒搶到南京奧體中心的票,沒想到在商場也能感受這么熱烈的氛圍!”11月1日晚,新街口金鷹商場4樓中庭,來自揚州的球迷江蕓一邊看著大屏上直播的“蘇超”決賽,一邊展示剛入手的手賬周邊。這場巔峰對決,不僅讓南京奧體中心座無虛席,更讓遍布全市的第二現場成為人氣聚集地。
本賽季,我市場均設置約80個第二現場點位,通過賽節聯動、賽展聯動打造全域消費場景,組織第二現場活動400余次,游客停留時間延長3小時,商品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20%左右,帶動重點商圈和商業街區零售、餐飲、住宿等行業樣本單位實現交易額超60億元。
市體育產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深化與各方合作,把“蘇超”賽事的“標桿帶動作用”延伸為全民運動的“城市新風尚”,讓體育產業不僅成為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更成為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
票根當“鑰匙”,開一扇“融合大門”
“持‘蘇超’決賽球票能免費游景點,南京的誠意太足了!”11月1日,泰州球迷焦佳一大早便帶著朋友打卡夫子廟,在“天下文樞”牌坊前拍照留念。
為讓賽事紅利充分釋放,南京文旅部門推出專屬福利“大禮包”,邀請全國球迷在激情賽事之余深度體驗南京的城市魅力——5月9日起,我市推出“跟著‘蘇超’游南京,樂享‘1+3’優惠活動”,共吸引453家經營主體參與。景區、博物館等提供“個性化特惠”,讓不少“一日觀賽”的球迷成為在南京“多日停留”的忠實游客。
10月29日至11月4日,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瞻園)、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甘熙宅第)、江寧織造博物館、六朝博物館等四大文博場館同步實行成人門票半價優惠。觀眾可通過“博物南京”官方微信公眾號線上購票或現場直接購票,原有半價優待門票及免票政策不變。這一舉措讓來自全國各地的球迷在感受足球激情的同時,以更便捷的方式走進南京的文化殿堂。

一張小小的球票,正成為撬動我市文體旅融合的“金鑰匙”。
“既能看球又能看展,這張票太值了!”7月6日上午,身著蘇州隊紅色球衣的小球迷張銘辰,在朝天宮展廳內凝視著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前一晚,他還和父親在南京奧體中心看臺上吶喊助威。正是憑著手上的“蘇超”票根,他們一家得以免預約參觀多家博物館,并因此果斷延長了在南京的行程。而張銘辰一家的經歷,是“蘇超”期間萬千外地游客的縮影。
在“蘇超”的帶動下,南京博物院推出球迷專屬福利:非南京戶籍觀眾憑身份證和球票,可在特定時段免預約入館,并享受文創折扣與非遺體驗等優惠;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江寧織造博物館等場館也推出半價優惠……一張薄薄的球票,變成暢游南京的“文化通行證”,引發“觀賽+逛館”消費新方式持續升溫。
文物玩“跨界”,迎一批“新興客流”
“‘蘇超’讓更多年輕人主動走進博物館,我們也在嘗試體育與文化的跨界融合。”在南京云錦博物館,一件為潮流玩偶“Zimomo”特制的“云錦龍袍”十分吸睛。博物館以明·織金壽字龍云肩通袖龍襕妝花緞襯褶袍為原型,設計了這件“云錦龍袍”。“這既是對球員的祝福,也是讓云錦走進年輕人視野的嘗試。”館內工作人員道出了這次跨界合作的深意。
與此同時,南京市民俗博物館推出“加油鴨”等融合體育熱詞的文創產品,以非遺技藝呼應賽場激情,成功吸引年輕群體的關注。
南京文旅部門的努力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回報。數據顯示,“蘇超”不僅直接帶動體育競賽收入的增長,更通過“賽事+文博”模式,產生了強大的乘法效應。
“晚上看球,白天看展”——這種全新的文旅模式,讓南京的博物館在賽事期間扮演了“城市文化客廳”的角色。
南京博物院的夜晚別有一番韻味。特展館五樓的伴山咖啡廳內,憑球票享受折扣的球迷們低聲交流著上一場比賽;藝術館長廊的文創市集上,年輕人體驗著“有‘球’必應”繩結制作;在“觀天下·坤輿萬國全圖VR沉浸展”中,親子家庭正通過科技穿越歷史時空……
持續幾個月的“蘇超”,其意義已遠超體育范疇。
正如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蔣昭乙所分析的,“‘蘇超’作為極具影響力的本土體育IP,其火爆不僅激活了文體旅娛消費場景,更通過流量聚合效應,成功將賽事關注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增量。”

當足球的激情與文化的靜美在南京相融,一種新型的城市經濟生態正悄然生長。南京奧體中心的草坪見證了賽事角逐的激烈,散布城市的各個博物館則迎來了一批批手持球票的觀眾。體育與文旅的這次“聯姻”,不僅拉動了即時消費,更在深層次上,為南京塑造出一張剛柔并濟、古今交融的城市新名片。
南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