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巧】電視電話會議技術保障有技巧
電視電話會議技術保障有技巧
近年來,電視電話會議的廣泛應用使得對技術保障的標準和要求越來越高。為精益求精做好電視電話會議技術保障工作,我們總結了一些經驗和技巧。
會前準備過“五關”
第一關:任務接收關。
接到保障任務后,應仔細研讀會議方案,分析技術保障的重點和難點。與會議承辦單位聯絡人對接,并確認以下信息:采用什么會議系統,分會場地點在哪里,會議是否有視頻、PPT等輔流,分會場是否有發言任務,等等。
第二關:會場勘察關。
一看系統,即看現有視頻會議系統能否滿足會議需求,如果不能,則要組織技術研討會,討論能否增加設備及可能存在的風險,確實無法滿足會議要求的,及時向承辦單位告知實際情況。
二看布局,根據會場整體布置,規劃顯示設備和攝像設備安裝擺放的位置。如,會場設置主席臺,那么顯示設備就需要放置在主席臺上,攝像設備放在會場后方。
三看燈光,即看會場的亮度,仔細測量燈光,確保最佳攝像效果,無法滿足攝像要求的應及時調整。
第三關:方案制訂關。
確定保障設備,充分利用會議室原有設備,根據會議需要酌情增加電視機、攝像機等,并備份傳輸線路、信號處理等關鍵設施設備。
編輯流程腳本,設計畫面顯示順序,編寫控制切換指令,確保會議召開時的顯示效果。如,主席臺領導前方的顯示設備需播放分會場輪詢畫面,當有發言時則需顯示發言人特寫畫面或輔流畫面,同時向主席臺下的人員展示。
設計連接線路,按照少節點、短連接、多并聯的原則設計連接線路,力求線路里程最小、信號傳輸最可靠。
規劃聯調測試,電視電話會議一般需提前半天或一天調試系統,在會議正式召開前一個小時進行最后一次調試,如果會議流程煩瑣、信號切換頻繁或分會場有發言任務等,則需要進行多次調試,確保會議系統的穩定運行和會議過程中各個環節銜接流暢。
制訂應急預案,逐個列出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準備好緊急處理方案,保證出現問題時能快速有效處理。
第四關:設備安裝關。
設備的安裝既需注重實效,也需考慮美觀。
實效是指設備穩、接口緊。終端、矩陣等核心設備須固定在機柜內,攝像設備有三腳架支撐;電源線、高清線等線路與設備的連接要緊,線路不能直角彎折。
美觀則要求設備擺放整齊、線路整齊劃一,尤其是移動小電視既要低于桌子下沿保證攝影效果,也要傾斜角度適中保證觀看體驗,如果小電視較多,擺放時需保持間隔距離一致、左右對稱。
第五關:系統聯調關。
一是測試系統性能。重點查看各分會場上傳到主會場的畫面質量,避免出現馬賽克或卡頓現象。如果會議有輔流,應發送至各個會場觀看,測試輔流的發送與接收是否正常。
二是調整攝像畫面。會場攝像畫面必須清晰明亮,主席臺領導和分會場人員的席卡名字應清晰可見,分會場第一排出鏡領導應為三人或五人,發言人特寫鏡頭的背景應干凈簡潔。
三是調試話筒聲音。會議應使用指向型有線話筒,聲音大小適中,不能有回聲、斷字等。當分會場有發言任務時,應單獨調測該會場話筒的聲音效果。
四是查看分會場布局。要做到分會場桌椅擺放整齊,桌面保持整潔;會議席卡統一顏色、字體和大小;會議室背景不花哨、不雜亂。
五是演練流程操作。當點名某個分會場發言時,分會場保障人員提前10秒切換到單人特寫畫面,等發言結束后重新切換回原先畫面。如果有多個分會場連續發言并都有輔流上傳至主會場,每個分會場應在發言人發言之前2~3秒發送輔流。
會中保障做到“三個細”
人員分工細化。電視電話會議服務保障的每個崗位都承擔著相應職責,會議召開時各崗位應做到分工明確,既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齊心協力、相互補臺,共同完成好保障任務。
組織指揮細密。會議總調度者需熟悉會議的整個流程和每一個環節,并能及時準確給保障人員下達指令。同時還需時刻觀察會場內的情況,實時調整設備。如,每名發言人聲音大小各異,需根據實際情況實時調整話筒音量大小。
設備操作細致。設備操作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能力素質,熟練掌握設備操作流程,會議過程中須全神貫注,不能出現絲毫差錯。如出現故障問題,需快速冷靜處理,判斷故障原因,啟動應急預案。
經過會前的認真準備和會中的細致保障,電視電話會議往往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會后工作同樣重要,需要開展全面系統的總結復盤。比如,有哪些好的做法避免了突發情況,有哪些好的經驗使工作更加順暢、完善,哪些突發情況是沒有提前考慮到的,哪些地方準備還不夠充分……這些都是促進辦會人員業務能力增長的“良方”。
同時,還需形成完備的技術保障記錄,建立資料庫,做好存檔,為今后更好地開展工作提供參考。
(作者:王建功 安徽省委辦公廳 摘自《秘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