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時評:95后新員工緣何愛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會的95后大學生,工作正好滿一年。但是,與他們的前輩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頻繁,短短一年時間里,許多人已經開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根據領英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95后平均7個月就辭掉了第一份工作,而僅比他們大幾年的90后則是19個月,絕大部分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是3年半,而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
不少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將95后愛跳槽歸結為“不踏實”,但95后員工對于辭掉的工作何嘗不是吐槽滿滿,如果工作是自己喜歡的且待遇合適、又有晉升預期,誰又會去頻繁跳槽呢?要知道,就業市場也是講供求關系的,新員工頻繁跳槽,說明就業市場所能為新人提供的工作,包括崗位、待遇等諸多條件,與大學畢業生的預期差距過大。
事實上,95后所面對的就業市場和接受過的專業教育,與70后、80后差距甚大。1980年出生者,高考為1998年,當年錄取考生為108萬,而第一批95后高考的2013年,錄取考生為694萬。但問題是,高校擴招之余,新高校、新專業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生源質量也隨之下降,自然影響學生畢業后的實際業務能力,或者能力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加之市場上并沒有那么多滿足畢業生專業需求的中高端崗位,一些畢業生不得不從事與專業背景和學歷層次不符的工作,自然造成了這樣一種狀況:一方面95后覺得工作崗位不如預期,遂生去意,而跳槽幾家之后還是如此,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又覺得新員工眼高手低,實際能力不足。
另外,一些新興行業的企業,過于崇尚所謂“加班文化”,提倡“996”工作制,但是并不給予員工相應的加班報酬,總加班時間也遠遠超過國家上限,使得員工失去個人生活空間。而這些新興行業,恰恰還是吸納大學生就業的“大戶”。別說更加重視個人生活的95后,就算把70后、80后放到今天,面對這樣的工作環境,恐怕換掉第一份工作的時間也不再是“超過4年”和“3年半”了。
其實,任何有遠景規劃的企業,對于旗下員工,也會有相應的培養計劃,培養方向與企業的遠景目標是一致的,頻頻跳槽,不僅會讓員工自身失去職業晉升機會,也會讓企業失去儲備人才。解決95后員工愛跳槽的問題,一方面應當鼓勵高校專業與企業合作,增強畢業生的專業技術能力,以適應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有關方面也應當通過多種措施,改善新興行業員工的工作環境,使員工能夠安心工作,這不僅有助于新員工的職業晉升,也有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