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時評:工會十七大精神基層宣講宜“小巧軟”
工會十七大閉幕了,各位代表都已經返回了各自的工作崗位,隨之而來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宣講中國工會十七大的精神。如何傳達好工會十七大的精神是當前各級工會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
宣講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會議內容貫徹到位,化為動力,產生效果。因此,在宣講形式上就應該好好下一番功夫,尤其是在基層開展的宣講。本次會議規模宏大,意義重大,內涵博大,各級工會組織在基層宣講要將會議精神傳達到位,還需充分考慮到宣講對象的差異。
比如,省級工會宣講的對象一般是市地級工會干部,而縣區級工會以及企業工會面對的宣講對象主要是一線職工,兩者無論是在擔當使命、工作需要、文化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因此,宣講過程中使用的文本、抽象的程度和案例的分析都應該有所區別。
筆者認為,面對基層一線職工的宣講應講究“小、巧、軟”。
所謂“小”就是切口要小。
本次大會從黨中央的致詞到十六屆執委會的工作報告,再到總書記與全總新任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的重要講話,每一篇文獻都值得工會干部細細品讀,認真領會。
然而,如果將這些代表們多日來積累閱讀的文字豐富、體量龐大的稿件一股腦地直接復制粘貼給受眾——尤其是一線職工的話,恐怕很難起到最好的效果。
工代會是工人階級隊伍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為這只隊伍涉及不同領域、不同層面、不同文化程度的廣大職工,所以,還是應該從不同群體的職工需要出發,將會議精神與他們各自工作的“小切口”結合,深入宣講、學習,讓各行各業的職工切實感受到這次工代會和他們之間的關系,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所謂“巧”就是指巧用力。
“Smart power”(巧實力)最早是用在外交領域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如何通過巧妙用力——而不是使蠻力或者使不上力氣,來進行交流、溝通。
實際上,在工代會宣講上這一點也非常重要。是不是過去咋干現在還咋干——一切仿照工會十六大的宣講程序來?還是別人咋干我咋干——一切仿照黨代會、“兩會”的宣講方式來?
前者容易忽略與時俱進的事物發展共性,后者容易忽略工代會自身獨有的特性。
特別是在“互聯網+”已經如此發達的今天,微信、微博、H5、短視頻,演講、辯論、討論……如何借用各種平臺、時機,如何使用各種手段、方法將工會十七大的有關精神以職工聽能懂、能領會、可接受的方式來講給職工們聽,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講述方式要“軟”。
“重要講話”可以有,反復地“強調”“指出”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除了從上而下的硬性、漫灌式宣講之外,還可以再考慮一些平視的、軟性的、小溪流水般的宣講。
比如,黨的十九大期間,黨代表通道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做法。讓來自一線的代表用自己的故事去講述黨的發展成就,用娓娓道來的語氣描繪中國夢的宏偉藍圖,人們聽著舒心、順耳更容易入腦入心。
類似的是,這次工代會的宣講,除了各地參會的主要領導主講外,能否也請一線職工代表深入班組、車間、廠礦去給工友們、同事們進行宣講,其實也可以嘗試一下的。
當然,我們說“小巧軟”并不是強調它無所不能,只是為了賦予傳統的的宣講方式以更好的靈活性和創新性,以適應不同職工群體的需求。正如中國工會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在廣大職工中深入進行有特色、接地氣的宣講……充分運用職工喜愛和熟悉的時尚元素、話語體系,提高思想引領水平,掌握工會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
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