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征文 二等獎 讓我歡喜讓我憂
我和衛(wèi)生局的老周是好朋友,局機關和我們單位的人都知道,我們倆成為好朋友是緣于書。
九九年的時候,下午五六鐘以后溧水街市上經(jīng)常會有很多書攤,就是攤主騎一輛三輪車,拉一點收購來的舊書舊雜志,地上鋪一塊塑料布,擺上舊書,弄個小凳子,坐在凳子上邊看邊賣,不僅生意不錯,賣書的人也很悠閑。買書的人可以自由翻閱,不買也沒關系。
逛舊書攤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久而久之,就和經(jīng)常在書攤上轉的人熟悉了起來,和老周就是這樣認識的。一次在書攤上,老周問我:“你在什么單位上班?”“我在口腔醫(yī)院針灸科上班。你呢?在什么單位上班?”“我在衛(wèi)生局財務科"。"呀!我們是一個系統(tǒng)啊,幸會!幸會!”老周心直口快,買書也很爽快,看中的書,付錢象流水一樣快,拿起書往衣服后面一掖,說一句:"我先走了",扭頭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我原先住的房子不大,沒有獨立的書房,只能在客廳里隔出一間作為書房。家里有兩個書架,時間不長就不夠用了。先后兩次請人做了兩個大書架,但很快書就像磚窯里的磚坯一樣堆得滿滿的,沒地方放就堆在地上,像座小山似的。剛開始買書的時候,老婆還很理解,她知道我從小就喜歡書,渴望讀書。當書泛濫成災時,她也不樂意了,只要看到我拿書回來,就會爭吵,一段時間家庭矛盾不斷升級。
老周的處境比我慘多了。他老婆和我是一個村的,論輩分我還得喊她姑姑,看上去是 "河東獅吼"型。她給老周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再讓我看到你往家里拿書,拿回來幾本,我就往窗外扔幾本!不信你就試試看”!這話聽了真是讓人歡喜讓人憂。
書還買不買呢?要說老周比我長幾歲,主意也比我多。他傳授的秘訣是:書,還要繼續(xù)買,但不要急于拿回家,先放在辦公室,像螞蟻搬家一樣一點點往家倒騰。
二〇一一年,我在開發(fā)區(qū)買了新房。買房之初,首先想到的是先買兩間儲藏室改造成書房,這下就不用擔心書沒地方放了。但問題還是接踵而至,現(xiàn)在的出版社為了經(jīng)濟利益,書除了印刷精美外,書的體量越來越大,有的書內容不多,書的面積卻足足有小茶幾那么大,書架里橫豎都放不下,有時真恨不得把書撕碎或者送人,但想想費了那么大勁弄回來的又心有不舍。對于喜歡讀書的人來說,搬家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由于書太多,還忍痛割愛賣了幾百斤書,當收廢品的將書拉走時,我心里非常沮喪和難過。為了把書搬進新房子,我每天下班后先用摩托車送一趟書,再回家吃飯。人拉肩扛整整搬了一個多月,勉勉強強才搬完。現(xiàn)在書房的桌上、地上、椅子上全是書,一轉身碰落在地上的也是書。我原本就非常喜歡讀書、買書,搬新家后,買書量又增加了很多。唉,沒書很苦惱,書多了也成了累贅。但是下班后每當走進書房,工作時的疲憊和勞頓立馬消失,心立刻就安定下來。我在部隊當醫(yī)生時訂的第一本《中國針灸》雜志還在呢,跟我輾轉五千多里呢!
閱讀成了我工作以外大部分的生活。讀書并非簡單的知識的累積,而是學會作者的思維方式,為自己打開智慧之窗。如果我們對人生的規(guī)劃,過多地考慮了親朋好友的意見,這種規(guī)劃就會變得庸俗而乏味。因為,每個人的內心所想,是千差萬別的,每個人的精神歸宿,也是截然不同的。一個人只有內心獨立的時候,才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獨立的空間和獨立的精神。很多人內心沉重,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心之所指,才是正確的方向。
有很長時間沒看到老周了,不知道他現(xiàn)在還繼續(xù)買書么。